11月6日至8日,第五届中国企业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在7日举行的主题论坛和多个平行论坛上,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多位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以改革激发内在活力、把握绿色低碳新机遇,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集聚最大动能,助力企业在新征程上实现新的跨越。
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不动摇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研制的国内首台5兆瓦国产化海上风电机组,一级部件国产化率达100%、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5%,首次实现了海上风电机组核心关键部件全国产化;中国移动牵头的6G网络的研究已全面展开,预计2030年实现商用落地,届时AI将成为与移动通信一样的普遍服务……
“企业是创新主体被不断印证。”在“科技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上,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于月光表示。
根据科技部此前公布的数据,在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的860余项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有680余项,占比达79%。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中76.9%是由企业投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高同庆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这就要求,新需求不断释放下,企业需要抓住技术发展脉络,及时做出反应。
“能源科技创新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涛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加快突破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短板”问题。
除了自身的创新外,高同庆还表示,将推进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高我国科技领域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改革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改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在此次论坛上,多位企业负责人详解改革这“关键一招”,亮出近年来推进机制改革的成绩单。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临近收官。“我们研究制定了72项改革任务、130个改革举措。”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勇介绍,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总体任务基本完成,一批重点改革任务取得重大进展,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据李勇介绍,集团以“两非”“两资”清理为抓手,先后退出盐化工、煤化工等非主业非优势业务,持续瘦身健体,压减存量企业208户,实现生产要素向油气主业集中;强化投资、资金等重点领域全面风险管理,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增强现代公司治理能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也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介绍,山东能源集团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打造活力迸发的市场竞争机制,搬掉“铁交椅”,对101名管理人员摘帽子、挪位子;打破“铁饭碗”,在册用工由联合重组时的25.8万人减少到22.7万人;破除“铁工资”,推行宽带薪酬体系,绩效工资占比60%,完成22家企业中长期激励。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战略规划部主任何勇健介绍,聚焦体制机制活力在不同层级不平衡不充分、基层活力动力还需进一步激发等不足,国家电投将改革工作重心从集团公司向二、三级子企业转移,从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向传统产业转移,奋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入基层。
绿色理念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
“绿色”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围绕“双碳”目标,多家企业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
当日举行的“共建ESG生态 共促可持续发展”平行论坛发布了《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蓝皮书(2022)》。蓝皮书指出,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秉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主动应对气候转型风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低碳改造升级,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技术研发与应用,助力绿色转型。
多家企业也在此次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绿色转型的实践。据中交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翔介绍,中交集团把“双碳”工作纳入公司改革发展全局,立足江河湖海业务优势,在国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绿色低碳领域,开展海水淡化、固废处理、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业务,不断创造企业价值。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郑学选在主题论坛发言时表示,中国建筑主导制定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零碳社区等多项国家标准,与兄弟央企加大合作,落地了一批抽水蓄能、光伏发电重大项目。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嵋俊说,正泰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修复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沙光互补、渔光互补、农林光互补、户用光伏等“光伏+”新模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和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