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4800万家中小微企业,一定要鼓励它们从数字化转型到企业转型,再到产业升级,勇当创新主体。”全国两会之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谈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今年是王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一年,他告诉澎湃新闻,今年他带来的提案涉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企业如何作为创新主体发挥作用等。
王坚表示,工业经济是电力经济,数字经济是算力经济,算力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新尺度。今天的数字化就相当于百年前的电气化。如同百年前的电力,算力会成为新时期的“水电煤”,提供算力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云计算,这会成为国家的核心基础设施,再次激发创新能力。
【对话王坚】
数字化转型要落在产业升级
澎湃新闻:您长期关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有哪些?如何克服?
王坚:谈到科技创新,人们往往下意识地觉得这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其实中小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创新主体。一些很关键的技术创新往往出现在中小企业。比如制造光刻机的ASML公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但很重要。
但是,目前在帮助中小企业的时候,存在定位不太准确的问题。中小企业绝不是“扶贫对象”,给资金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给“阳光雨露”,营造好环境。
此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要推动企业的转型。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数字化转型这个说法,只有企业转型。我相信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他们可以让企业转型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和方法。想做强做大,最后一定是因为最终推动了产业的升级。要从数字化转型到企业本身的转型,但最后要落在产业的升级。
我认为,无论从国家的政策还是产业的发展,或者是技术发达状况,今天可能是最好的时候。数字化不是为了简单解决企业生存发展问题,事实上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到来。今天我们讲数字化的时候,还是低估了这三个字背后的含义。
美国工程院做过一项关于20世纪最伟大发明的调研,电气化是排在了第一。所以我想近100年以后,我们再来看数字化,就像我们现在看电气化是一样的。所以不要把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当做是解决眼前的问题,它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到来,中国的中小企业可能错过了上一个时代,但是不能错过一个新到来的时代。
把年轻人放在主力军位置
澎湃新闻: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人才发展面临哪些机遇挑战?
王坚:我个人觉得要把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重新定义一下。虽然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做出创造性工作,但年轻时精力最充沛,具有更广阔的可能性,不能简单地说把年轻人作为培养对象,而要让他们作为主力军、生力军,在实践中锻炼。
2018年起,我发起每年一次的“2050”科技活动,以“年轻人因科技而团聚”为愿景,已有来自全球300多个城市的青年参加了该活动。
这里面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年轻人把他们对世界未来科技的看法告诉给不同的人。所以当时我做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安排,让院士、科学家们都坐在台下,听年轻人讲他们对未来的看法。
我想在今天,培养年轻人有全球科学家的视野也非常重要。无论从科学研究本身,还是我们的国际交往,以及对未来对世界科技发展作贡献的角度,年轻人要有这样的意识,担起这样一个使命。
澎湃新闻:如何更好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作用?
王坚:当好“出题人”就是要定义好一个问题,这是非常难的,但又是至关重要的。找到关键问题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
所以中国企业一定要大胆地走出去,不仅要在国内“出题”,还要去国际上“出题”。
此外,企业不是简单满足市场需求,而是要起到一个科技创新的引擎的作用。如果你是出题人,同时又是市场的主导者,我觉得就比较完美了。如果你只是一个市场占有者,就是一个追随者,你可能有市场份额,但你不是在这个行业里的创新者。
算力会大大激发创新能力
澎湃新闻:最近ChatGPT的爆火让人们意识到算力的重要性。您如何理解“算力是核心能力”?
王坚:今天我们是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化,如果说工业经济是依赖于电的话,那么同样,我觉得数字经济就是依赖于算力。从电力到算力是我们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的一个转变。ChatGPT只是一个案例,也确实给了我们很好的一个启示。
基础设施的进步,将为整个科技创新提供沃土。100年前我们进入电气化时代,人类的创新能力被大大激发,不是说有了电视机而去发明了电,而是有了电以后,才发明出电影、空调、电视等。
同样,我觉得算力就会起到这样的作用。不是因为某一个应用要用到算力而发展的,是因为算力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作为国家的核心的基础设施,它以后会大大激发我们的创新能力,会像电力一样推动我们的创新,而今天提供算力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云计算。